【转载】全班47个人,45个被揍过!打人孩子的家长竟然这么说!
近日,深圳某小学全班45人被打一事刷爆全网。事情的原委是:
该校四年级某班的家长联名请求学校劝退一名学生。因该生从一年级开始就无故打同学,全班总共47名同学,除开他自己46人,有45人都被打过。
据同学反映,该生总是打人,如果有同学对他的欺负进行反抗,甚至告状,他会追加报复。
有家长表示,自己儿子脸上、身上都曾被其抓伤,额头也被他用圆珠笔戳出过一个小洞。有一名女同学的左眼还曾被他打至出血。
更令人意外的是,该校老师对这名打人的同学也束手无策。上课时,这个同学会肆意走动捣乱,还会时不时跑到黑板前把老师正在写的课程内容擦光,老师也表示,完全管不住他。
而当学校找到该生家长,他的父亲居然说:“我的孩子平时很老实,胆子很小,打人的事情只是孩子间的磕磕碰碰”。
不少网友对此事表示出了愤慨。有网友说:“这样的熊孩子还不劝退?”还有人表示,这个孩子在家也没人管吗?他的家长太自私了。
这位父亲如此这般回应,也是让人很心寒。真心希望孩子和大人都能早点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,希望以后这样的事情不会再发生。
反观日常生活,熊孩子我们见的也不少。
电影院里,乱踢前排人的椅子;公交、地铁等公共场合,大喊大叫……这些看起来似乎无伤大雅,我们通常说,孩子还小,别和他计较。
确实有时候孩子捣捣蛋,释放下天性也不失可爱。但一旦影响到他人,往小了说是没礼貌,往大了说,就是一种恶。
大人如此嚣张,孩子全都看在眼里,不敢想象小孩子在继续被纵容下去,以后必将会有别的“狠角色”让孩子付出沉重的代价!
其实,小孩年纪小的时候经常犯错很正常。但是同样的事情,不同的父母有不同的处理方式,结局也一定大不一样。
上周五下班我去一家店里买东西,刚进门,就看见一位爸爸带着孩子在跟店主吵架,差一点就要大打出手了。
听了一会儿才了解整个事情的原委。
一个大约7岁的男孩一天多次在这老板店里偷东西,拿了就跑,店主因为要做生意根本没法追,今天男孩又来偷,被店主抓了个正着,刚好男孩父亲找来店里,两人发生了争执。
本以为这位爸爸会向店主道歉,却没想到这位爸爸立马怒气冲天对着店主吼:
你嚷嚷什么啊?吓着孩子知不知道?这点东西才多少钱啊?至于吓孩子吗?
还没等店主说完,男孩父亲直接丢一句:不就是钱吗?我赔给你。
当时瞬间觉得这位爸爸简直毁三观,是自家孩子犯错在先,非但不教育,反而还给孩子打气。有个这样的爸爸,也难怪孩子就多次偷东西有恃无恐了!
这就是所谓的“家庭教育”,孩子盗窃,家长不作为,不管教,还认为自己孩子是胆大很好。
如果孩子因为还小,没有金钱物物交换的观念,而出现类似的问题,家长也不应该是这样的处理办法。对比更加讽刺的是,同样作为父母有些父母就做的非常好。
之前看到一个事例:
一个孩子在书店“顺走”了四本漫画书,妈妈发现之后写下道歉信并留下全部书款40元。
一大早从门缝里塞进书店道歉信里这样写道:
“你好!由于我教子无方(儿子)在你店里拿了四本(漫)画书贵店门没开,本应本人带上儿子亲自来道歉发现没开门,我给你(把钱)放里面。对不起。”
孩子是父母的一面镜子,父母的行为,都会反射到孩子身上。身为父母,如果不以身作则,还一味纵容孩子的错误,只会让他们在熊孩子的道路上越战越勇,最终变成孤立无援的存在。
父母常说,孩子还小,不懂事,但家长是成人,也不懂事吗?请别让孩子为你的不懂事买单。
孩子的成长,是一个不断犯错、修正错误的过程,而父母如何教育,将直接影响孩子的未来。
那么,孩子犯错后,怎样才能有效规范孩子的言行呢?父母不妨试试这么做。
✍第一、家长不守规矩,终将由孩子来买单
有句话说得好:不守规矩的人,终会自食其果。而家长不守规矩,不仅害自己,更可能会废了孩子。
我有个同学,从小家境不好,她妈妈为了减少家里开支,带她去小卖部时,总会顺点东西回家。后来,她尝到了不劳而获的“甜头”,在学校经常顺同学的铅笔。
等上了大学,她愈发大胆,从洗发水,包包到鞋子,几乎偷了个遍。终于东窗事发,她从此被贴上“小偷”的标签,被迫退学了。
贪点小便宜看似不是什么大事,却隐藏着一个人的品格。家长在孩子面前不按规矩办事,终有一天,孩子将受到犯规带来的惩罚!
教育家霍姆林斯基曾说:
每一瞬间,你看到孩子,也就看到了自己;你教育孩子,也就是教育自己,并检验自己。我们当父母的对了,孩子自然就对了。
✍第二、帮孩子建立同理心
孩子之所以犯错,是因为他们不能判断什么样的行为会带来什么后果。
网上有个视频:
吃饭时,熊孩子将东西扔进火锅,滚烫的油汁溅到旁人身上。于是,妈妈用筷子蘸了一下热汤,也烫了下孩子,孩子被烫得哇哇大叫。
为人父母最好的教育,就是当孩子犯错时,帮助孩子建立同理心,让孩子意识到这个世界除了“我”以外,还有他人需要我的关心。
同理心的建立并非一朝一夕,父母需要不断刺激孩子去了解与关怀他们身边的人和事,才能让他学会站在别人的角度看问题。
✍第三、及时教育,奖惩结合
听过一个故事。
儿子恶作剧,将邻居的新自行车弄到完全报废。邻居因此找上门。
面对儿子犯的错,妈妈没有当着邻居的面训斥儿子,而是让他道歉,然后实施了如下惩罚:
- 用他的零花钱支付修车损失;
- 禁足两周,期间他必须每天完成五件家务,做不好,重做;做得特别好,提前结束“惩罚”。
妈妈说,这么做的目的,是为了让儿子以后再做类似事情前三思,这么做会带来什么后果。
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说:
“犯了过错的人应当受到惩罚。但是他们之所以应受惩罚,并非因为他们犯了错,而是为的要使日后不去再犯。”
对犯错的孩子,尤其如此。
孩子的问题其实就是父母的问题!古人云,人之初,性本善。孩子生下来就是一张白纸,好孩子与坏孩子关键在于后天的教育。
作为父母,从孩子懂事起,就应该教会孩子:知对错,辨是非。什么事情能做,什么事情不能做,让孩子明白底线在哪儿。而对于孩子而言,最好的教育不是学区房,不是名校,而是父母以身作则、三观正,良好的家庭教育。
就如村上春树在《海边的卡夫卡》中所说:孩子就像一颗小树苗,家庭环境就是浇灌的水。如果水质过差,最终树苗不仅不会成为参天大树,还会枯死。
家庭教育要注重言传身教,身教的影响比言传更重要,父母要给孩子树立榜样。
共有 0 条评论